兰州农用地膜的使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
引言
兰州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城市,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当地政府和农民关注的焦点。近年来,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,农用地膜在兰州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农用地膜的使用在提高作物产量、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。本文将详细探讨兰州农用地膜的使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,分析其利弊,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。
农用地膜的使用现状
农用地膜是一种覆盖在土壤表面的塑料薄膜,主要用于保持土壤水分、提高地温、抑制杂草生长等。在兰州地区,农用地膜主要应用于玉米、马铃薯、蔬菜等作物的种植。根据兰州市农业部门的统计,近年来农用地膜的使用面积逐年增加,覆盖率达到80%以上。
农用地膜对粮食安全的积极影响
1. 提高作物产量
农用地膜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,减少水分蒸发,特别是在干旱少雨的兰州地区,这一作用尤为重要。通过覆盖地膜,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得到保障,从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。研究表明,使用地膜的玉米和马铃薯产量比不使用地膜的地块提高了20%以上。
2. 改善土壤环境
地膜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生长,减少除草剂的使用,降低农药残留,从而改善土壤环境。此外,地膜还能提高土壤温度,促进作物根系发育,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,有利于作物生长。
3. 减少病虫害
地膜覆盖可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,减少病虫害的发生。例如,地膜可以防止地下害虫的侵害,降低作物受害率,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。
农用地膜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
1. 土壤污染
农用地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,这种材料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。长期使用地膜会导致土壤中塑料残留物积累,影响土壤结构和肥力,进而影响作物生长。研究表明,兰州部分农田的土壤中塑料残留物含量已超过安全标准,对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。
2. 生态环境破坏
地膜使用后若未及时回收,会随风飘散,污染周边环境,甚至进入水体,影响水生生态系统。此外,地膜残留物还会被动物误食,导致动物死亡,破坏生态平衡。
3. 生产成本增加
地膜的使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。虽然地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,但其价格较高,且需要定期更换和回收,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力和经济负担。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来说,地膜的使用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。
对策建议
1. 推广可降解地膜
政府应加大对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和推广力度,鼓励农民使用环保型地膜,减少塑料残留物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。同时,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策,降低农民使用可降解地膜的成本。
2. 加强地膜回收管理
建立健全地膜回收体系,鼓励农民及时回收使用过的地膜,减少地膜残留。政府可以设立回收点,提供回收补贴,提高农民回收地膜的积极性。
3.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
推广生态农业技术,如轮作、间作、覆盖作物等,减少对地膜的依赖。通过多样化种植,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肥力,降低病虫害发生率,从而保障粮食安全。
4. 加强农民培训
加强对农民的培训,提高他们对地膜使用和回收的认识,掌握科学使用地膜的方法。通过培训,帮助农民了解地膜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,增强环保意识。
结论
农用地膜在兰州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粮食安全具有双重影响。一方面,地膜的使用提高了作物产量,改善了土壤环境,减少了病虫害,对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;另一方面,地膜的使用也带来了土壤污染、生态环境破坏和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,对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。为了充分发挥地膜的积极作用,减少其负面影响,政府、科研机构和农民应共同努力,推广可降解地膜,加强地膜回收管理,推广生态农业技术,加强农民培训,从而保障兰州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。
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,兰州农用地膜的使用将更加合理和环保,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,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。